<center id="gsfdd"><small id="gsfdd"><track id="gsfdd"></track></small></center><big id="gsfdd"></big>

  • <code id="gsfdd"><small id="gsfdd"><optgroup id="gsfdd"></optgroup></small></code>

  • <tr id="gsfdd"><sup id="gsfdd"></sup></tr>
        <tr id="gsfdd"></tr><code id="gsfdd"><small id="gsfdd"><track id="gsfdd"></track></small></code>

        專家論壇

        回顧中外快遞史?探尋我國快遞業發展新風向

        2021年05月26日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快遞行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一個行業的發展,本質上是由其需求決定的,而需求并非一成不變。企業能否及時把握行業需求變化,是決定其是否具備長期成長價值的關鍵。

        一、從國際快遞史看快遞行業需求

        美國快遞行業最初源于自信使行業,快遞業發展初期,快遞企業以固定路線快遞業務和在已有固定線路上增加運送貨物品類為主要經營模式。1890年前后,美國工業化進程開始加速,幾家大型快遞企業分割了快遞市場,快遞業進入領頭企業崛起階段,形成區域性經營網絡。隨著美國鐵路網逐步完善,鐵路快遞進入標準化運營。1914年,美國州際商務委員會(ICC)正式規范了旅客列車加掛快遞車輛和郵件車輛的使用。1929年,鐵路快遞公司(REA)成立,專門經營快遞服務,鐵路運輸發展到了黃金時期。美國國內快遞市場基本確立后,逐步向國際快遞拓展,快遞企業共建多網絡運輸布局,多種運輸方式共同參與。

        1997年,歐盟郵政市場逐步開放。其中,德國物流業規模長期居于歐洲首位,擁有全歐洲最密集的運輸網絡,除了提供日常的快遞服務外,還提供倉儲、運輸等多項物流服務,同時還注重增值服務。德國快遞業已是集電子商務、金融等不同業務于一身的綜合性服務業,已具備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多功能化等特征。為推動快遞業迅速、健康發展,德國快遞業以實現綠色、便捷、高效益的綜合運輸網絡為目標,采用“社會市場經濟”制度,在綠色環保理念和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宏觀管控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日本的快遞業起源于家庭小包裹配送需求的不斷增長。在快遞業出現之前,小物件的包裹寄送主要由國有企業的郵電局和國有鐵道業提供的業務完成。直到1976年,大和運輸公司在貨物配送和業務服務上找到競爭的縫隙,將消費者經常出入的場所作為貨物集中的服務網點,運輸企業從傳統的運輸配送轉型為“宅配便”的運營模式并快速發展。日本的快遞以家庭到戶快遞為主要業務,經營城市末端的物流配送,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宅配快遞”發展模式。雖然日本快遞業起步較晚,但隨著軟硬實力的不斷增強,其發展速度,尤其是快遞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位居世界前列?!昂谪堈北恪钡某闪⒗_了日本快遞行業的帷幕,此后,小型貨物快遞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大快遞公司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謀求多樣化發展和擴大業務服務范圍。伴隨著網絡經濟快速發展,1998年快遞公司推出任意時間段上門配送服務。網上商店的出現,促使B2C的快遞業務量急速增加并將快遞業推上了新的臺階。

        回顧快遞發展史,快遞業依次經歷了通信需求、制造業需求、經濟全球化與國際貿易需求、電子商務需求四個驅動階段。行業的目標市場從單一的信函小市場逐步拓展至整個物流大市場。每一次需求的改變都會驅動快遞業向前發展,甚至徹底改變行業競爭格局。

        二、從中國快遞史看快遞業發展歷程

        我國古代就存在以政治目的為主、專門為皇帝或國王傳遞文件信息的信使以及民間驛站的信差等。從秦王朝建立就有了郵亭,唐代全盛時共設驛站1639個,從事郵驛人數達2萬余人,宋代增設急遞鋪,專門辦理緊急軍郵,明代的郵驛機構稱為通政司,清代通信以驛遞為主體,通過水旱驛路網和急遞鋪兩條渠道進行。1878年驛遞開始收寄普通百姓信件,隨后開展海運和陸運進行信件包裹輸送。1896年光緒皇帝批準開辦國家郵政,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大清郵政更名為中華民國郵政,1932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總局成立。

        新中國建立后,成立郵電部,統一管理全國郵政和電信事業。1949年我國召開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1978年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活力不斷被激發,全國快遞業務應運而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的郵政網絡。1980年,中國郵政開通國際特快業務,1984年開通國內特快專遞業務,1985年成立中國速遞服務公司(EMS)。1986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郵政法頒布。

        1992年后,中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時期,中國民營快遞憑借珠三角和長三角獨特的經濟優勢活躍并壯大。2006年以后,電子商務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快遞業的發展,快遞業務量指數增長,至今,快遞業務量由10億件增長至833億件,規??偭寇S居世界首位。

        中國快遞起源于貿易產生的商務信函需求,而后伴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迅速擴張,依次經歷了快遞業萌芽階段、起步階段、成長階段。

        三、從快遞行業巨頭看快遞企業運營模式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于1907年成立,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遞承運商與包裹遞送公司,擁有自己的機隊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其在商業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聯邦快遞(FedEx)成立于1937年,是美國快遞業發展史上成長最快的公司,以客戶滿意為宗旨,以規定時間配送、及時反饋客戶信息為發展保障,推出根據緊急程度定價的應對措施。德國郵政(DHL)1969年成立,致力于提供全球門到門速遞服務的運輸網絡。日本郵政(Japan Post)成立于1871年,以為消費者提供全面、便捷、滿意的貨運郵寄服務以及儲蓄業務為宗旨。

        我國快遞企業分為國營與民營兩大板塊。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主要負責中國內地郵政業務,旗下的中國郵政速遞(EMS)是全國第一家專業快遞企業,擁有最大的快遞網絡資源,承擔著提供普遍服務的郵政職能。中鐵快運(CRE)1993年成立,只針對小型貨物進行運輸,是一家涵蓋電商服務、倉儲、整車、金融、冷鏈、代理報關檢驗、貿易、國際快件等業務的現代綜合物流企業集團,也是國內物流行業唯一一家全產業鏈和現代綜合5##物流企業。民航快遞(CAE)以計算機現代管理信息為手段,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全面推廣完善的物流解決方案,在汽車物流行業與醫藥冷鏈物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民營快遞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技術變革的產物。順豐速運成立于1993年,屬于網點直營模式,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競爭力。京東物流成立于1998年,屬于京東商城建設的自有物流體系,配送效率高、服務好。1993年國內最早經營快遞業務的申通快遞成立,1999年韻達快遞成立,2000年圓通速遞成立,2002年中通快遞成立,“三通一達”以成本低為突破口,借助加盟形式迅速擴張。從20世紀90年代初民營快遞企業發展至今,市場份額已超90%。

        四、從行業現狀看國內快遞業發展趨勢

        如今,大到中國經濟,小到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已經深深刻上了快遞行業的烙印。從順豐、“三通一達”、安能、德邦到京東物流、蘇寧物流、菜鳥物流再到九曳等供應鏈物流,以及隨著外賣行業迅速發展起來的末端配送企業,如宅急送、UU跑腿等,快遞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寡頭壟斷是企業擴張和占領市場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快遞企業重要的投資方向,產品創新是快遞企業高速發展的根源。國家郵政局在《快遞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快遞業務板塊由“1+1”向“1+3”拓展,重點聚焦電子商務、制造業、跨境貿易等領域,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產業之間的協同合作逐漸增多,協同合作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強。網絡零售業與快遞服務業作為產業鏈的上下游,兩業之間必然存在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協同關系,協同發展不僅是提升網絡零售產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快遞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未來,在消費升級和制造業升級的雙輪驅動下,中國快遞行業面臨著從基礎服務到相關多元化服務,再到專業服務的轉型升級之路。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網絡數據挖掘與信息資源優化的多元生態管理模式將成為重點發展方向,中國快遞企業也將隨著需求的多元化而逐步成長為綜合物流服務商,產品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都將得到大幅提升。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快遞網絡管理創新研究:網絡優化、運營機制及模式變革”(18FGL022)階段性成果】

         ?。ㄗ髡邌挝唬何靼侧]電大學  李鵬飛)